厦门优秀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442|回复: 0

[新闻资讯] 泗洪柏油路种黄豆 称“落实相关整改要求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7-27 19:39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公路上能晒粮食,当然,这么做是违规的,但是,能种庄稼吗?昨天,江苏省泗洪县“埋路种豆”的新闻,引爆各大新闻站点。据媒体报道,今年上半年,泗洪县内修好的多条柏油马路,即将正式通车,却突然间被拉上土,覆盖起来,种上了黄豆,甚至还插上牌子,公告说:地已种上黄豆。当地群众猜测,这一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的举动,只是为了应付国土资源部的检查。

昨天深夜,宿迁市与泗洪县两级政府的有关部门通过新华社回应,宿迁市称,已要求泗洪县立即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而这一闹剧的主角——泗洪县多个部门则表示,吸取教训,手续不全决不进行相关建设。然而,这份回应中,仍有一些问题,没有得到回答。

昨天下午,记者赶到泗洪县,虽然是礼拜六,但县城的街道上警察依然在紧张巡逻,密切关注来往车辆。曾接受媒体采访的几位当地居民,以行动不便为由,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。

几经辗转,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,记者找到了一段被黄土覆盖的马路。这段长约三公里的狭长地带,位于一个工业园区附近。土地上,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20公分高的豆苗,还有一些疑似建筑垃圾的东西。而在古徐大道,桥面上是“农田”,两边则是灰白色的桥梁护栏。据当地群众讲,这样被泥土覆盖的马路,全县有许多处:

群众:盖路的吧,还有好几条呢,最少有5-6条。

群众:湿地大道,就那一条路就一二十公里。反正是往湿地通的。有的还有桥呢,涵洞子都没盖。

在昨天深夜的回应里,泗洪县方面承认了埋路种豆的政府行为。然而,在这份回应中,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究。

第一,埋路种豆,究竟是应付检查,还是积极复耕?

当地多位居民说,今年五六月份,泗洪县内盛传国土资源部督察组来暗访,调查农田耕地的使用情况,他们认为,埋路种豆,就是县里为了应付国土督察:

泗洪县国土局方面则称,马路上盖土种黄豆,并非应付检查,而是落实相关整改要求。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的确曾于今年4月对宿迁市土地使用情况进行例行督察,督查后,县里被要求迅速整改。6月12号,当地2100亩违规建设项目已经拆除、复耕、复绿到位。

既然如此,那么,古徐大道复垦田旁边的建筑桥梁为何没有拆除?复耕土地为何只是在路面上盖土,且取土来源中,为何有建筑垃圾?所谓“复绿”,就是插上“地已种上黄豆”的告示牌,撒上黄豆了事吗?既然是积极复耕,那么,复耕后的耕地,有没有达到复耕前的水平?如果没有,又何来复耕到位一说?泗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坦承,复耕的土地难以完全恢复成农田。

第二,各种先斩后奏,谁拍的板,谁给的胆?

泗洪县交通局长方面表示,涉事道路确有违法用地。以此次复耕涉及到的121省道为例,相关的改建土地申请已于去年底报到省里,但目前仍在等待批复。那么,作为县里基础设施的新建道路,这种重大项目,其财政预算是否经过县人大的讨论决定?有没有经过县发改局的立项审批?明知违法用地,纪委、政府法制办、国土局等监督机关与执法机关,为何不出面阻止这种集体违法行为?

生米煮成熟饭,违法已是既成事实。那么,在整改阶段呢?曾参与拉土埋路的卡车司机郑治仁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施工状况:

郑治仁:几十辆车子夜里浩浩荡荡的,来来往往的,大干部站路边,小干部在现场指挥,车子往这倒。

如此规模的整改行动,资金来源于哪里?如果是县财政,那么,全县的老百姓,为何要为政府的集体违法行为买单?这笔财政支出,又是否经过法定的审批手续?在泗洪县的回应中,记者没找到答案。

第三,着急上马,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,还是别有原因?

泗洪县交通局方面表示,这些道路之所以未经审批就动工,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。对于这一说法,当地一些群众认为,埋路种豆之后,这些道路必然不能通行,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群众正常出行,因此质疑县里修建这些道路的必要性。

江苏国土部门的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上月底,宿迁市对土地例行督察发现的违法用地中,已拆除复耕土地8000多亩,而泗洪县则占到全市复耕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。针对泗洪县的“埋路种豆”,宿迁市表示,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很难想象,泗洪县的主要领导和负责人,对这场集体违法行为毫不知情。这起事件中的“相关人员”究竟是谁?这些待解的疑问,泗洪县方面又能否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?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厦门优秀社区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4-25 08:08 , Processed in 0.262703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